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 水富县第一中学 >> 党团工会 >> 基层党建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讲提纲

发布人:曾凡古点击数:9584更新时间:2017-09-09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

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砥砺前行、团结奋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的鲜明特征和生动概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的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最具标志性、全局性的一件大事。做好迎接十九大准备工作,各族干部群众要继续抓好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实践,不断增强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一、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进一步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要求,着力在全面准确理解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上下功夫。三要紧密联系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程,系统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四要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五要注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包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六要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引导人们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20151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省,深入昭通、大理、昆明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成绩,深刻阐述了事关我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指明了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是指导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在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讲话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为云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既是对云南各项工作的要求,也反映着全省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进一步增强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把云南事情办好的信心和决心。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掌握其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做了全面系统论述,涵盖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要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1129,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干部群众畅想中国梦,社会舆论聚焦中国梦,港澳合同胞关注中国梦,海外华人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它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个时期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1.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就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的目标要求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就要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改革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即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增强推迸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4.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全面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5.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一刻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从严管党治党,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要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着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有坚强的制度做保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1.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国情,顺应要求,对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厚植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始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2.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抓好经济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5.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改善民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同时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环境

1.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部署,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强军兴军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下大力气解决问题积弊;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和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来;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2.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在复杂环境中,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历史的学习。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做到好学上进,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重点任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核心是要在深刻领会讲话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重点任务上下功夫,做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融会贯通、坚决贯彻,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充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进党风政风社风方面取得新成效。云南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中央对云南的工作是肯定的。这是对云南的鼓励,也是对云南的鞭策,必将焕发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殷切希望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把这个总要求作为全省工作的总抓手,认清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肩负的使命责任,树立新的标杆和更高追求,实现理念思路、路径举措、发展水平的新突破新提升,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就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崭新契机,以五个着力为主要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三个定位’’的奋斗目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更加重视民族工作、边疆治理,努力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创造经验、作出示范;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更加重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把云南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提速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准确把握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这五个着力,抓住了云南各项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的工作重点。它指向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反映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揭示了云南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1.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内在反映,是经济总量越大、增长速度就会越趋稳这一基本规律的内在体现。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并没有改变。发展速度回调是一个总体概念和平均概念,并不意味着各地都要按7%的速度齐步走。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速度,能快的就可以快,不能快的则不要勉强。总书记指出,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有着4700万人口的欠发达省份而言,发展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

在经济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目前云南许多产业还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产业优化升级的力度。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旅游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避免走弯路。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云南比较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集聚、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补上创新人才资源缺乏的短板,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活力,优化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增长点,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来。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云南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要以改革的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四是深化改革开放。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充分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完善各类重点开放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周边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办好南博会,使云南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要积极推进改革,把中央出台的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着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书记指出,云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同时,云南农业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化在全国绝无仅有,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王国,这些都是发展多样性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云南粮食生产成效明显,要再接再厉,做强高原粮仓,增强云南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牢牢守住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命根子,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