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 水富县第一中学 >> 学科导航 >>政治 >> 正文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发布人:尹任晏 点击数:7188 更新时间:2019-12-27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1. 正确认识社会

  2. 几个概念

  3.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4.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

    形态。

     

  5.  生产力: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6. 基本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补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补充】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统治阶级的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不通过推翻阶级方式解决,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补充】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1.唯物主义历史观

    基本观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唯心主义历史观

  2. 基本观点: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3.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二、实现人生价值

    (一)几个概念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务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

    4.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社会历史性特征:判断和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主体差异性特征:阶级社会中,人们社会地位不同、角度和立场不同,判断和选择不同。

    6.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两方面是统一的。

    (二)基本原理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原理内容】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原理内容】①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关闭窗口